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观点声音

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16 10:51:01  来源:元江县纪委宣传部

从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来看,绝大多数腐败案件都是腐败官员在八小时之外干的,八小时以外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多发时段”,是腐败的“黄金时间”,也是监督的“弱点”和“盲点”,成了党风廉政建设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因此,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社交圈、生活圈的有效监督管理,已成为当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的表现和特点

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来看,他们八小时以外腐败的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一是公款吃喝和高消费娱乐,近年来变异成不吃公家吃老板,不出入高档酒店进私人会所;二是假借学习考察之名公款旅游或是与商人勾肩搭背沾私企的光揩老板的油;三是利用职权之便收受贿赂,故意暴露个人兴趣爱好接受“雅贿”,比如,前些年被查处的案例中就不乏兰花贿、茶贿、宠物贿、玉石贿、文物贿等等;四是利用婚丧嫁娶、生日寿辰或生病住院之机收敛钱财;五是染毒近黄,包情人养情妇,生活腐化堕落等等。

实际上,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具有的特点也是监督的难点。

一是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领导干部腐败行为总得寻找最佳时间和地点,对于权钱交易的双方来说,往往不会计较交易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在权钱交易上八小时以外的较八小时以内的更具有随意性。八小时以外更是成为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多发时段,尤其是八小时以外的节假日则是腐败的“最佳时机”,交易地点上则可有能选择办公场所、家里、宾馆,或相距数百公里的异地城市。

二是两面人极具的欺骗性。时下,有不少贪官很善于、惯于“表演”,在台上、会上,他们大讲特讲反腐败的重要意义,而在台下、会后、八小时以外,则大行腐败之事。这些双面贪官讲起反贪反腐头头是道,却在暗地里大搞以权谋私。他们在众人面前一脸严肃,正襟危坐,在人后却是另一副嘴脸。他们有的在工作岗位上严查贪污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行为,常常给人上“政治纪律课”;有的在大会、小会讲反腐倡廉振振有词,把自己伪装成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可是他们自己却在背后搞腐败、搞权钱交易,成为台上台下两种人,人前背后两个样,八小时内外两面性。

三是重要时间节点的易发多发性。只要手里有权心有私心杂念,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腐败,干部调整、班子换届前后、节庆假日、婚丧嫁娶、生日寿辰或生病住院之时往往是行贿受贿收敛钱财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时间节点。

、当前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误区,存在监督难难监督的问题。由于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涉及到被监督对象的私生活,一提到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容易使被监督对象理解为怀疑、猜忌、不信任以至监视、打小报告,是故意“找茬”“挑毛病”,有意跟自己过不去,造成被监督对象不自由、不高兴、不愉快,接受监督的抵触心理比较强烈。而在监督主体上,特别是在县区一级,由于地域狭小彼此都是熟人的缘故,出于对现实的考虑,怕彼此伤了和气,甚至怕遭到领导干部打击报复。因此,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事知之甚少,即使知晓一点儿,也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无从监督,甚至装聋作哑,还有一些监督人员认为只要管好“八小时以内”的监督即可,而“八小时以外”应当由被监督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也就是“自扫门前雪”的自我监督思维。

二是制度尚不健全,监管范围不够明确。开展八小时以外监督,是对八小时以内监督管理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时间内的监督管理范围、内容明确清晰,机制健全完善,能有效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监督的范围、内容不够明晰,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监管制度。因此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工作处于边缘化。

三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尚没有建立一整套操作性强的监督制度或实施细则,即使建立也是部分指导性制度,实际操作性不强,没有完整涵盖信息收集、监督方式、评估处置和责任奖惩等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监管制度,制度支撑监督不到位,责任人员无法依规开展监督工作,监督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被动局面。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带来的操作难点一是如何处理好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的关系。在八小时内党员干部是公务人员,应当受到监督,但有时党员干部的公务活动会延伸到八小时外,在八小时内的监督措施是否适同样用于八小时外。难点二是如何处理好干部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要融入社会,属于公民,属于个人活动范畴,也可以说属于私人隐私范畴,应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的权利、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权利受法律保护。难点三是如何处理好八小时外监督权的边界关系。党员干部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在八小时外的私生活都属于国家法律保护范围,任何人都无权干预,监督他人的私生活就存在非法的问题。

四是监督方法较为单一,难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还停留于传统的监督思维和方法,监督方式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单位工作方式的转变、干部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空间范围的拓宽等而改变而创新,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这就很难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情况了解准确,从而影响了监督结果的科学性。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的途径

八小时以外干部的活动范围广泛,具有隐蔽性强等特点,都给监督带来了难度。因此,针对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变动性等特点,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应从以下各方面着手:

一是从健全完善制度入手,规范对监督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如制定《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规范》,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规范进行细化,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做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同时,建立网格式信息收集反馈机制。以县区为例,应该从县级领导、各部门乡镇负责人、一般党员干部三级层面来构建从上至下的信息节点。县级领导按照分管范围,重点关注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人八小时以外的活动信息;而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人通过了解沟通,收集部门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信息;纪检监察部门则应立足全面,关注收集每位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信息。在网格信息机制下,每位党员干部既是信息收集者,又是被关注者,角色互动,收集信息,及时反馈至监督部门,实现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是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必须从领导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家庭圈入手,突出重点岗位党员干部的监督突出对有苗头性倾向性党员干部的监督突出对重要节点的盯防,从干部个人生活方面交往情况家庭生活方面等开展监督,主要看其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作风是否正派,有无经常出入高消费娱乐场所等看其八小时之外与什么人交往,是否与“大款”接触过多、过频,是否自觉抵制灰色收入等看其对家属子女的要求是否严格,家庭消费与家庭收入是否基本相符等等“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以外”监督相结合,及时掌握信息变化,提前干预防范。要加大对极易滋生违纪违法行为高消费娱乐、酒店、度假村等重点场所的监督管理,关注党员干部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极早进行干预。

三是综合发力,大力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要采取学习、宣传、讲座等形式,加深职工群众对落实监督权力重要性的理解,自觉履行监督职权,从而不断增强责任感。同时要切实维护监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出台有关政策,从制度上保证监督者利益不受侵害,更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随意剥夺监督者的各种权力,特别要从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予以保护,对打击报复监督者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使行使监督权的人有安全感。对真实、有效的监督,要给予监督者适当方式的奖励,鼓励人们大胆行使监督权力。同时要畅通监督渠道,采取公开举报电话,设举报信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制度,开通干部监督热线、专人暗中察访和约谈、函询等方式,妥善解决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通过采取多种有效的监督形势,使广大干部在业余时间不离组织、在生活社交中不忘党性原则,严格自律,防患于未然。

四是强化教育,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切实把教育作为实施监督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在加强廉洁自律的同时,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使领导干部自觉抵制不健康行为的侵蚀,时刻清楚哪些事情干不得,哪些东西拿不得、哪些习气染不得,哪些地方去不得。同时要注意发挥好领导干部家属子女及亲属的监督、提醒作用,定期组织开展贤内助、好子女、廉亲属等教育活动。注意组织他们收看一些反腐倡廉和领导干部犯罪案件的警示片,让他们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承担起监督、提醒的义务。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监控,既监督工作圈,又了解其生活圈和社交圈,有效消除“监督空档”。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增强监督的约束力。建立群众评议、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增强群众的监督工作动力,使之积极主动承担监督职责。建立家庭助廉教育走访制度每个时期选择不同形式的廉政教育载体,邀请家属与党员干部共同参加教育学习,提高思想素质,树立良好家风。单位定期对党员干部家庭进行走访,与家属互通交流党员干部情况,共同构筑单位与家庭廉政监督防线。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通告或通报等形式,适时、恰当、准确地向公众公布监督举报的调查处理结果。对工作监督中发现的优秀干部,大胆提拔任用,对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总结表彰,对党员干部违反八小时以外廉政规定的,要严格实行问责,发挥制度的警示作用。同时实行连带追究,在党员干部内部真正形成相互监督、彼此约束的机制,凡是党员干部的领导未能发现问题或没有履行监督职能的,要追究党员干部领导的责任,以此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内部相互监督的责任感,真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实现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全覆盖,通过无处不在的监督这个“无影灯”来减少和消除监督“盲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