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三心”笔 答“保密卷”
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推出的《密Ⅱ》系列保密宣传教育片引发热议。片中呈现的违规使用微信、图像识别等软件传输、处理涉密文件的泄密行为,在现实工作中仍易发多发、屡禁不止,这些行为表面是“一时大意”“操作差错”,本质上是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保密意识薄弱的体现。保密无小事,责任重如山。面对更为严峻的保密形势,党员干部当以“初心”铸魂、“戒心”守责、“清心”正行,将保密要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到言有所戒、行有所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执“初心”之笔,以忠诚铸魂,牢守保密思想防线。保密工作应党而生、伴党而行、为党而兴,始终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党员干部而言,从入党宣誓“保守党的秘密”的那一刻起,保密便成为刻入血脉的政治承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与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将“保密就是保政治、保大局、保胜利”的理念根植于心。要以学固本,常态化学习《保密法》及相关案例,在深学细研中夯实理论根基,不断增强保密意识,摒弃“无知者无畏”的错误观念,坚持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传的不传,让保密规范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执“戒心”之笔,以谨慎守责,严守保密操作底线。古语云:“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微信“一键转发”、钉钉“自动同步”、图像“智能提取”……办公软件让信息流转高效的同时,也容易将信息暴露在“指尖风险”中,稍不注意保密防线就会在“操作惯性”中悄然失守。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党员干部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觉,严格落实保密制度,对文件“收、发、存、销”全流程留痕,涉密资料“非必要不拷贝、非授权不传递”,网络使用严守“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铁规,始终保持“守责于身、担责于行”的使命感,以实际行动筑牢保密防线。
执“清心”之笔,以廉洁正行,恪守保密纪律红线。现实中,不少泄密事件背后都有“人情”“利益”的影子,或因亲属好奇追问而“松口”,或因“朋友”送礼请托而“通融”,最终在“温水煮青蛙”中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心不清则行不端,行不端则密必泄。党员干部须永葆“清心”,既要管好自己,更要管好身边人。一方面,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对涉密信息“守口如瓶”,不为利益所惑、不为人情所动。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严是爱、宽是害”的理念,给家属、亲友划清“红线”,明确“工作秘密不进家门、涉密内容不与闲谈”的要求,杜绝在“亲子闲聊”“亲属攀谈”中无意泄密的风险,共同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织密国家秘密安全“防护网”。(肖承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