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网友时评

清言廉语 | 清廉若水润初心

发布时间:2025-07-22 16:23:55  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太一生水,水润万物。”中华文化依水而生、伴水而兴、如水而行。在不断地认识、利用和适应自然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以水的物理属性为载体,以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崇高品德、丰富情感和永恒生命力为核心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这些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在为人、做事、从政等方面给予了智慧和力量。

水,清见底,纯净透亮,如立身正德。水,无形无色,至清至洁,从山涧峡谷中涌出,到与泥沙污浊相遇,再到汇入江河湖海,它始终都保持着清澈、纯粹的本色,不为所动、不被所染。这种本色来自清雅脱俗的初心、谦逊温润的性情和律己修身的坚守,和清廉本色如出一辙。故而,涵养清廉本色,就应“如水般清澈”,在思想上,对党忠诚、老实可靠,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让组织能看得清、见到底、信得过;在行为上,诚朴高洁、襟怀坦荡,追求高尚情操,注重情操修养,远离低级趣味,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和生活方式,让品德修为因纯洁透亮而愈加清澈澄明,让理想信念因坦然豁达而愈加纯粹坚定。

水,入量器,度量分明,似克己奉公。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人,贪则贫,婪则焚,俭则富。不论是“倾与覆”的自然现象,还是“贫与富”的辩证关系,都阐明了一个道理:凡事要有度,过犹则不及,应时刻保持理智、谦逊和适度的态度。映射到党员干部身上,就是说话办事要依规依纪依法,有礼有度有节。因此,要把“公清若水”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标尺,以党纪国法和道德规范作为指引主动校对思想偏差,检视整治“跑冒滴漏”,理清是与非的“警戒线”、公与私的“分界线”、情与纪的“高压线”,把个人兴趣、爱好、欲望等一言一行都约束在道德标准和纪法边界之内,始终保持“如水般清醒”,不同流合污、不越堤而行。

水,汇溪海,奔流不息,犹砥砺前行。小水滴从泉眼流出,历经山林、田野、小溪、大江,最终汇入大海,途中经历风吹日晒、山石阻挡,它都未曾放弃,始终以“山重水复”的坚韧和“柳暗花明”的信念奔涌向前,用“小力量”实现了“大梦想”。当前,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以“观沧海”的战略眼光,洞察世界潮流新方位新动向,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新情况新变化、抢抓战略机遇、总结经验规律,把握发展脉络、坚定前进方向;以“不复回”的胆识魄力,从根本的、关键的、主要的环节入手,抓政策落实、抓问题解决、抓保障服务,愿干敢干、苦干实干、巧干会干,在“春潮涌动”中提升“识势”之明和“布局”之能,在“惊涛骇浪”中磨炼“干事”之道和“成事”之技。(玉溪市红塔区纪委监委  徐莹)

相关文章